数字世界中的自我呈现

                                                                       

要点

  • 人格理论可以帮助解释现实世界中自我展示行为的差异,但它们可能不适用于在线行为.
  • 在现实世界中,女性比男性具有更高水平的行为抑制倾向,并且更有可能避免惹恼他人.
  • 基于这一假设,人们会认为女性在社交媒体上展示自己的次数较少,但女性使用社交媒体的次数往往多于男性.

数字技术使人们能够比在现实世界中更容易地构建和改变他们的自我身份.从长远来看,这种新颖的数字人格构建可能对那个人有帮助,也可能没有,但它肯定比在现实世界中更有可能.然而,正如传统人格理论所描述的那样,这与“人格"有什么关系,我们并不清楚.谁会倾向于在网上操纵他们的人格,传统的人格理论会预测这些影响吗?看看我们对现实世界和数字世界中性别差异的了解表明,数字行为的许多方面可能不符合为现实世界开发的人格理论的期望.

半个世纪前,戈夫曼建议个人通过采用自我展示策略和印象管理来建立社会身份.自我展示策略是构建或操纵他人对个人印象的技术,最终有助于在世界眼中发展该人的身份.其他人的反应方式会通过选择如何展示自己而改变——也就是说,自我展示策略用于印象管理.其他人则根据他们对所采用策略的反应来维护、塑造或改变这种自我形象.这意味着自我呈现是一种社会交流形式,人们通过这种形式建立、维持和改变他们的社会身份.

这些自我展示策略可以是“自信的"或“防御性的".1自信的策略与对个人自我形象的主动控制有关;防御策略与保护受到威胁的理想身份有关.在现实世界中,自我展示策略的使用已被广泛研究,并发现与许多行为和个性有关2.然而,尽管在社交媒体上花费了大量时间,但这些平台上采用的自我展示策略类型并没有得到大量研究.事实上,社交媒体似乎为使用自我展示策略提供了一个理想的机会,尤其是旨在在他人眼中建立身份的自信策略.

寻求体验不同类型的奖励

社交媒体允许个人以完全依赖于自己的行为的方式展示自己,而不是依赖于很大程度上超出他们即时控制能力的因素,例如他们的外表、性别等.也就是说,观众对自己的印象社交媒体帖子收到的数量几乎完全取决于他人发帖的方式或内容3,4.因此,数字媒体不会为希望将新呈现的自我与既定的自我分离的个人带来困难.新的个性或“形象"可能难以在现实世界的互动中建立起来,因为其他人可能事先了解这个人,以及他们建立的互动模式.或者,其他人可能不会让人们以“不合时宜"的行为逍遥法外,或者他们可能会对他们对面前人的刻板印象做出反应,而不是对他们的实际行为做出反应.所有这些都使现实生活中的身份构建变得更加困难.

参与此类印象管理可能源于体验不同类型奖励的动机5.根据一种人格理论,表现出行为接近倾向(行为激活系统;BAS)和行为抑制倾向(行为抑制系统;BIS)的个体在自我表现行为方面会有所不同. BAS 强者寻求获得或体验奖励的机会(接近动机);而那些具有强烈 BIS 的人试图避免惩罚(回避动机).需要获得大量外部表扬的人可能会积极寻求社交互动,并在生活中制定很多社交目标.那些更在意不会招致他人不满的人可能会寻求防御这种可能性,并倾向于远离人们.尽管这是现实世界中一种成熟的人格观,但它在数字行为方面并未受到强烈关注.

现实世界的人格理论可能不适用于在线

将这一理论应用于数字领域的一个试验台是预测社交媒体行为中与自我展示相关的性别差异.自我表现1、BAS 和 BIS6 都被到显示出性别差异.在现实世界中,女性的 BIS 水平高于男性(至少到目前为止),尽管 BAS 水平在性别之间的区分不太明显.这种观点表明,为了避免遭到反对,女性会减少在社交媒体上展示自己的频率;并且,在他们确实存在的地方,采用防御性的自我展示策略.

这些假设中的第一个显然是错误的——在使用上有任何差异(而且没有那么多)的地方,女性往往比男性更频繁地使用社交媒体.我们真正不确定的是,女性如何使用社交媒体进行自我展示,以及这是否与男性的使用不同.与为现实世界发展的 BAS/BIS 人格观相反,一些研究表明,自拍可能是女性的一种自信甚至攻击性的行为——用于形成新的个性3.相比之下,有时男性发布的自拍与性格中不那么咄咄逼人、更具防御性的方面有关7.女性可能会借此机会在网上展示自己与现实世界个性截然不同的形象.所有这些都表明,为现实世界中的人格发展的理论可能不适用于网络——当然不适用于假定的与性别相关的行为.

我们知道,社交媒体可以轻松呈现新的个性,这在现实世界的互动中通常是看不到的,而且现实世界中的性别差异可能不会在数字环境中重复出现.或者,这可能表明这些人格理论现在完全是过时的——基于不再适用的假设.如果真是这样,那肯定会排除这种性格是由基因决定的任何暗示——因为我们知道这种结构在过去 20 年里并没有发生巨大变化.

参考资料

                                               
0
订阅评论
提醒
0 评论
内联反馈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