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正确喝酒
“酒通经脉,消悉遣兴,少饮壮神,过多损命”。因此什么时候喝酒,怎么喝,喝多少,喝过酒后的保健,都需要我们正确把握。
1、不宜空腹饮酒
空腹喝酒会直接刺激胃粘膜与肌层,破坏胃酸平衡,造成消化不良,容易引起恶心呕吐、食欲不振、便秘等,重者可能导致吐血,时间长了还会引起胃溃疡等一系列慢性疾病。
空腹喝酒的话,酒在胃内停留的时间很短,其中的酒精,80%由十二指肠和空肠吸收,其余的由胃吸收,一个半小时的吸收量可达90%以上。饮酒后5分钟,人的血液里就有了酒精,当100毫升血液中酒精的含精的含量在200~400毫克时,就会产生明显的中毒;400~500毫克时,就会引起大脑深度麻醉,甚至死亡。经常空腹喝酒,会对大脑、神经、心肝等脏器造成较大较大,容易导致头晕、耳鸣、心慌、气短,影响肝功能。
2、情绪不好时不宜饮酒
人在生气时情绪激动,头昏脑涨,心跳加快,此时饮酒犹如火上加油,容易让人失去理智,发生不可预料的危险。另外忧郁、悲伤时饮酒会引起消化系统不良,新陈代谢紊乱而伤害身体。
人的情绪低落时,肝脏病、高血压病、冠心病、哮喘病等许多疾病会被诱发或加重,此时机体对酒精的解毒功能减弱。如果在精神刺激过大时饮酒,酒精大量吸入人体,等于雪上加霜,会严重危害身体健康。
俗话说“借酒浇愁愁更愁”,情绪不好时,不放尝试其他方式来舒缓一下,比如郊游,听音乐等。
3、喝咖啡时不宜饮酒
酒精和咖啡都会令大脑和身体细胞兴奋,酒精与咖啡同饮,会加重对大脑的伤害,并刺激血管扩张,加快血液循环,极大地增加心血管负担,造成的危害超过单纯喝酒的许多倍,甚至更容易危及生命。
4、睡前不宜饮酒
睡前饮酒,可扰乱睡眠中的呼吸,使人在睡眠中发生短暂呼吸停顿。而这种短暂的呼吸停顿,如果在一夜之间超过10次,就会引起人体一系列的病理生理上的变化,常表现为血氧饱和度下降,出现窦性心律失常,交界性心律和室性早搏纤颤,还可引起血流动力学紊乱,发生肺动脉高压,甚至出现心力衰竭,导致死亡。打鼾者可能会呼吸暂停,有死亡危险。
另外睡前喝酒并不一定能起催眠作用,有人喝了酒,大脑反而兴奋,难以入眠。真诚希望广大酒友学会喝酒,保重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