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子是伪君子吗?

                                                                       

Lordn/Shutterstock
来源:Lordn/Shutterstock

Warach,Josephs和Gorman(2019)刚刚在《人格与社会简报》上发表了一项研究,题为“骗子是性虚伪吗?性伪善,自私的偏见和人格风格."他们的研究探索了与不忠关系中的自我服务偏见如何导致性伪善,以及某些人格风格中性伪善的严重性如何.自私自利的偏见是个人倾向于为自己的成功而功劳,而往往是通过指责他人来将对自己的失败或不当行为的指责降到最低. “道德伪善"描述了一种倾向,即当别人做完全相同的事情时,判断自己的不道德行为比别人的不道德行为少问题或不道德.

在不忠行为下的伪善意味着当一个人作弊时,错误就在于伴侣或情境而不是自己.然而,当一个人被骗时,错误就在于骗子而不是自己.自私自利的偏见会导致性伪善,因为无论发生什么,无论是作弊还是被骗都不是自己的错.人们认为,自恋和心理疾病等某些人格风格的特点是对自己的看法过高,自我中心主义以及对他人不良行为的影响缺乏同理心,因此有人认为,自恋和心理疾病过高会导致更大的自恋情绪.自私自利的偏见和更大的性伪善.

研究1

由Warach,Josephs和Gorman进行的第一项研究旨在评估人们总体上是否存在与不忠关系有关的自我服务偏见,以及该偏见是否与某些人格特征有关.参与者被随机分为两组.在一个小组中,他们被要求想象自己是否是不忠行为的肇因者,他们将为自己,被背叛的伴侣以及不忠情况承担多少责任.在另一组中,参与者被要求想象自己是否是不忠行为的受害者,他们将为自己,不忠实的伴侣以及不忠行为造成的后果负责.在这两组中,参与者还被要求判断不忠对背叛者的情感影响的严重性.

毫不奇怪的是,结果表明,当参与者将自己想象成不忠的伴侣时,对自己的指责要大大少于对自己将自己想象成背叛的伴侣时所指责的参与者.想象自己的性犯罪行为不像受害人角色时的完全相同的犯罪行为那样凶悍,这是人性的普遍现象.性自恋和心理疾病高的参与者比那些情绪低的参与者表现出更多的自我服务倾向.

研究2

进行了第二项研究,以仅在承认自己在关系中既被欺骗又被欺骗的参与者中检查这些问题.有人假设,从事过真正的不忠行为和经历过实际的性背叛的参与者比那些仅仅出于假想的参与者更容易表现出自我服务的偏见和性伪善.事实证明,对那些真正经历过不忠和性背叛的人来说,自利的偏见和性虚伪的证据要比那些仅是假想的人更有力.

在研究2中,与被背叛者相比,参与者在不忠实的伴侣时将受害者更多地归咎于受害者和情况,同时最大程度地减少了对受害者的情感影响.然而,这些完全相同的参与者在成为性背叛的受害者时表现出性伪善,看到他们不忠的伴侣比自己更受人责备,而当他们是受害者而不是不忠者时,不忠的情感影响则更为有害.自恋,自恋,和回避依恋风格较高的参与者的性伪善程度更高.

参考

人格与社会心理学简报. https://doi.org/10.1177/0146167219833392

性与关系疗法. https://doi.org/10.1080/14681994.2019.1577961.

Josephs,L.(2018)不忠动态:将关系科学应用于心理治疗实践.美国心理协会:华盛顿特区.

                                               
0
订阅评论
提醒
0 评论
内联反馈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