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伤害的大脑

                                                                       

故意伤害身体,无视生存的一切本能.然而,自我伤害在青少年中很普遍(估计为8%到30%).[1]对人体组织的实际损害通常很小,但对自我伤害的担忧远远超出了伤害本身.父母感到焦虑,受伤和困惑,以为看到他们在身体上投入了大量精力的女儿或儿子,故意伤害了他们准备保护的身体.家担心这种影响会长期持续下去,因为自我伤害会导致成年后自杀和的风险更高.

根据标准,当“在过去的一年中,个人出于某种目的对自己的身体表面进行了故意的自我伤害[...]时,就会诊断出自我伤害.没有受到社会的制裁." [2]这样就排除了痛苦的穿刺和纹身,或某些社会受到社会认可的疤痕.尽管自残有时被视为迈向自杀的一步,但它通常与任何自杀意图无关.实际上,典型的发病年龄是13岁,比青少年甚至可能要考虑自杀要早三年.

自我伤害与哪些情感和想法有关?曾经认为自我伤害是对压力的反应.但是唾液样本显示,自残青少年的压力激素皮质醇较低(正如这并不令人惊讶),在标准疼痛阈值测试监测中其疼痛阈值较高(例如,他们可以沉浸的时间长短)一只手放在冰冷的水中.

在最近一次有关青少年自杀和自我伤害的会议上,克里斯汀·施马尔(Christian Schmahl)展示了他的团队对自我伤害的神经生物学的研究.[3]施玛尔(Schmahl)表明,自我伤害的青少年具有独特的大脑和生理活动,以响应疼痛和视线.大多数青少年在遭受身体疼痛和看任何伤口时都会感到可怕.他们的痛苦加剧了悲伤,愤怒和沮丧.许多成年人也有类似的反应:我们用脚尖踢或敲着头,突然之间,当天未完成的工作都充满了愤怒和沮丧的大声“呼呼".但是自残的青少年会有所不同.

自残的青少年会因疼痛而平静下来.当青少年将刀拿到大腿上或将灼热的火柴压到她的内臂上时,愤怒,悲伤和挫败感就会消失.救济充斥着他们,在痛苦中,他们更快乐,更满足,更满意.自我伤害的主要动机是情绪调节.直到现在,背后的一直是个谜.

十几岁时,他们的情绪迅速激增,有时会尝试使用怪异的技术.许多人可能会冒昧地尝试自残,但从临床上讲,他们并不会成为自残者,因为他们造成的伤害没有积极作用.那些继续自残的人发现,疼痛和鲜血会降低杏仁核的活动,杏仁核是大脑最原始的反应性感觉所在.

这种神经生物学模型可能表明,独特的大脑反应(由疼痛和视觉损伤引起的镇静作用)是自我伤害的根本原因.这样可以向青少年和父母保证这不是“病态,不良,寻求关注"的行为,而是每个青少年的神经生物学反应方面的问题.但是,这种模型有一个缺点:从情绪环境中消除自我伤害行为似乎使它超出了治疗的范围.

我们的神经生物学与我们的思想和情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当我们描述神经活动时,我们不是在解释而是在探索思想和情感.某些困扰或自我厌恶或应受惩罚的信念可能会产生使痛苦和伤害得到缓解的环境.

最后,我喜出望外.

但施玛尔认为,另一个线索可能是在一个奇怪的发现中,即自残青少年的压力较低.通常认为压力荷尔蒙皮质醇对我们有害.但是它提供了一种动力和兴奋感.它使我们保持警惕和兴趣.当皮质醇水平低时,我们会感到呆滞和脱节.可能自我伤害的青少年正在寻找正常水平的皮质醇.

皮质醇通常在一天的不同时间开放,特别是在早晨.当含量很高时,人体自身的体内稳态就会发挥作用,而皮质醇的含量会通过内置的舒缓作用而减弱.青少年自我伤害的皮质醇水平受到抑制,干扰了体内平衡周期.它们既缺乏正常水平的皮质醇,也没有镇静的皮质醇,它们会通过自我伤害来提高皮质醇水平,这也可以用来减轻不良情绪.自我伤害的青少年可能需要更多,而不是更少的压力,以刺激和驱使的方式.

好消息是,当青少年由于治疗或成熟而停止自我伤害时,他们的神经生物学反应将恢复正常.他们对疼痛的反应不再减弱.当他们感到悲伤,孤独或沮丧时,他们不再对自己的伤害感到强迫.他们不再因看到自己的血而得到安慰.

我们可以从自我伤害的大脑中学到很多东西.神经生物学不必担心其特质是永久的,而可以为更有效的治疗指明方向.

Facebook图片:Rynio Productions/Shutterstock

链接到图像: Jochen Schoenfeld/Shutterstock

参考

1.儿童和青少年自我伤害后的发病率,临床管理和死亡风险:2017年BMJ初级保健队列研究; 359 doi:https://doi.org/10.1136/bmj.j4351(发布于2017年10月18日)

2.和统计手册(DSM-5).非自杀性自残,APA. 2013.

3. Schmahl,C.中自我伤害的神经生物学. ACAMH会议.伦敦,2019年11月8日.

                                               
0
订阅评论
提醒
0 评论
内联反馈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