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病理性说谎的 10 个事实

                                                                       

要点

  • 病态说谎缺乏共识定义,似乎是强迫性的,没有理由.
  • 病态说谎会给那些说谎的人带来更大的痛苦、功能受损和更危险的情况.
  • 即使那些经常撒谎的人(即多产的骗子)也可能不是病态的骗子.

即使病态说谎者这个词在日常对话中被广为流传,但实际现象只影响到少数人.自 1891 年以来,病理性说谎一直被认为是一种心理障碍,当时它被家安东·德尔布吕克 (Anton Delbrück) 称为 pseudologia phantastica.他创造了这个词,指的是那些说了很多令人发指的谎言以至于这种行为被认为是病态的人的案例.

尽管该术语缺乏一致的定义,但一个多世纪前,希利和希利将其描述为“与任何可辨别的目的完全不相称的伪造,可能是广泛且非常复杂的,在多年甚至一生中表现出来,在没有明确的精神错乱、虚弱或的情况下."这个定义仍然适用.

让我们来看看关于病态说谎的十个事实.

  1. 关于 20 世纪上半叶病态谎言的文章很多.然而,对该主题的兴趣减弱了,现代研究也很少.
  2. 病理性谎言缺乏 DSM-5 或 ICD-10 的分类.然而,DSM-5 指出,欺骗是反社会的一种症状,被用作外部激励(即装病)和承担病态角色(即人为障碍)的一种手段.说谎也出现在 DSM-V 中,作为自恋型人格障碍、、品行障碍、赌博障碍和对立障碍的症状或诊断标准.
  3. 病态说谎是 Hare Psychopathy Checklist-Revised (PCL) 中使用的 20 个项目之一.但是,此测试中的项目并不表示诊断,而是评估与相关的撒谎行为.
  4. 对将病理性说谎作为诊断的建立有新的支持.例如,在 2020 年发表于 Psychiatric Research and Clinical Practice 的一项研究中,Drew A. Curtis 和 Christian L. Hart 发现,在调查 807 名参与者的撒谎行为时,13% 的人表示他们自我认定为病态的骗子或其他人已将他们认定为骗子.病态说谎被定义为每天撒谎超过六个月.
  5. 上述研究的作者表示,“被认定为病态说谎者的人报告说,与不被认为是病态说谎者的人相比,他们面临更大的痛苦、功能受损和危险.病态的谎言似乎是强迫性的,谎言是从最初的谎言发展而来的,而且没有明显的原因."
  6. 已经提出了各种假设来解释病态说谎.例如,说谎变得习以为常,变成了一种自然的反应,说谎者不再有意识地区分真假.其他促成因素可能包括认知/社会不成熟、解决问题的策略不适应以及使反社会行为长期存在的策略.
  7. 许多说谎的人本身并不是病态的说谎者.一些研究表明,人们平均每天撒谎两次.其他研究表明,大多数人报告说在过去 24 小时内没有说谎,而少数人说了很多谎.归根结底,病态说谎与规范性说谎或什至多产说谎是不同的.
  8. British Journal of Psychiatry 上发表的一项研究中,Yaling Yang 和合著者通过结构 MRI 在 10 名病态说谎者、14 名反社会对照者中调查了四个前额叶亚区水平的白质体积,和 20 个正常对照.他们发现,与反社会和正常对照相比,说谎者在眶额、中和下(但不是上)额回的水平上表现出相对广泛的白质增加(23-36%).根据作者的说法,较高水平的白质可能会使某些人更容易出现病态撒谎.
  9. 病态的谎言被比作“伪善"或儿童的幻想.然而,儿童的这种谎言对于自我发展和自我保护至关重要.然而,当这种谎言延续到成年后,事情就会变得病态.
  10. 没有药物可用于治疗病理性谎言.尽管心理治疗可能有所帮助,但患者可能会开始对治疗师撒谎,从而破坏这种治疗选择.最终,尽管他们承认病理性谎言是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但专业人士仍然缺乏对这种病理的清晰理解.还需要做更多的研究.

底线

病态说谎对某些人来说是一个明显的问题,严重侵蚀了生活质量和社交互动.然而,并非所有说谎的人都是病态的说谎者,因此最好不要给这个词贴上标签或不屑一顾/轻率.

参考资料

柯蒂斯 DA,哈特 CL.病理性谎言:对诊断实体的理论和经验支持. 精神病学研究和临床实践. 2020;2(2):62-69. doi:10.1176/appi.prcp.20190046.

Talwar V,Crossman A.从善意的小谎言到肮脏的骗子. 和行为方面的进展. 2011:139-179. doi:10.1016/b978-0-12-386491-8.00004-9.

Yang Y、Raine A、Narr KL 等.病理说谎者中增加的前额叶白质的定位. 英国精神病学杂志. 2007;190(2):174-175. doi:10.1192/bjp.bp.106.025056.

                       

大众心理健康网(www.dzxl120.com)
本文链接:https://www.dzxl120.com/post/81657.html

                       
0
订阅评论
提醒
0 评论
内联反馈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