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我们如何在脑海中看到我们的脸和身体

                                                                       

要点

  • 一个人的面部或身体的实际形状可能与他们的心理形象大不相同.
  • 新的研究表明,人们的面部自画像与他们的真实面孔相似,但也包含了他们个性的“线索".
  • 研究结果还表明,较高的人更有可能拥有准确的心理自画像.

闭上你的眼睛,花一分钟时间详细描述你的面部和身体的心理形象.现在睁开你的眼睛,照照镜子.你心目中的形象和镜子里的形象不同吗?

照镜子、自拍或问朋友“我看起来怎么样?"都是试图了解我们在他人眼中的表现的方法.这些知识很有帮助,因为我们从外面看的方式可能与我们的心理形象或“心理自拍"大不相同.

没有心理自拍照会完全准确,尽管有些比其他更准确;例如,患有躯体变形障碍或进食障碍(例如神经性)等的人更容易出现身体形象扭曲.

目前尚不清楚是什么原因导致身体变形障碍或中的身体形象扭曲 - 原因是遗传、性格特征、社会压力、负面经历(例如创伤)还是其他因素.或者哪种治疗最有效(例如,镜子暴露疗法).但有一点很清楚:为了帮助患有这些疾病的人,了解他们的面部/身体的心理形象到底是什么样的会很有用. Maister 及其合作者的一项研究发表在 2021 年 12 月的心理科学期刊上,让我们更接近答案.

调查我们如何真正看到自己的脸和身体

研究 1

示例:77 名白人大学生; 34名男性;平均年龄24岁.

措施:

  • 反相关任务:随机噪声叠加在与参与者相同性别的平均复合面孔(“基础面孔")上,用于创建 1000 张面孔.这些由 500 张使用随机图案的图片和 500 张使用反转图案的相应照片组成.在每次试验中都会展示一对,并指示参与者选择看起来更像他们脸的照片.然后对所选图像进行平均,以生成该人“自我"的最终视觉表现.要观看该过程的视频,请访问此链接并点击视频.
  • 问卷:用于衡量面部特征、性格特征(大五)和.
  • 照片:参与者用护照照片的中性风格拍摄了他们的脸部照片.
  • 二次数据收集:为了从另一个角度对参与者的真实面孔和自画像进行评分,招募了 112 个人(35 名男性;平均 35 岁).这些图片平均有 28 人评分.二级评估者还对主要参与者所拥有的每张照片完成了相同的个性测量.

研究 2

样本:40 名女大学生;平均年龄24岁.

措施:

  • 两个反相关任务:“自我任务"与第一个实验类似,只是用身体 剪影代替面部图片.对于“典型任务",参与者选择了与同性别和年龄的“典型或普通人"相似的图像.每个任务有 400 次试验.
  • 身体自尊:身体自尊量表用于衡量对外表的感觉、对体重的满意度以及对他人的评价(例如,假设他人喜欢/不喜欢自己的外表).
  • 真实身体测量值:计算体重、身高、腰宽和臀宽.

我们如何真实地看到自己的脸和身体

数据分析发现自画像和是相关的:

在实验 1 中,个人与人格相关的信念影响了他们面部外观的表现.例如,那些认为自己的人“对自己的面部进行了内部表征,夸大了刻板印象外向的面部特征."

在第二个实验中,体型也是如此.具体而言,“与持积极态度的参与者相比,那些对自己的身体持消极态度的人也对自己身体的外貌拥有更宽大和更苗条的视觉表现."

数据分析还表明,自尊和自信程度较高的人面部自画像的准确性更高.

为什么?

一种解释是,自尊和自信程度较高的人更倾向于参与密切的社交互动;和社交互动通过比较和反馈提供更多关于他们外表的信息.

另一种可能性是,那些已经对自己有更准确认识的人更有可能体验可预测的互惠关系,从而增强自尊和自信.例如,对自己的吸引力有准确认识的人更有可能接近和约会合适的人,因此不太可能被拒绝.

应该提到关于面部与身体的心理图像的发现之间的一些差异:个人对其面部外观的心理表征与真实面孔之间存在很强的相关性;然而,对于身体的感知表征而言,情况并非如此.这些与真实体型的相关性较小,而更多地受情绪和自我相关态度的影响.

外卖

回顾的研究发现人们的心理自画像与他们的真实面孔相似,但也与他们的个性特征有关.具有更高社会自尊的人拥有更准确的自画像.与面部相比,身体的心理表征似乎与一个人的真实外表的联系更弱.然而,两种类型的表征都会受到感觉和思想的影响.

研究结果在临床实践中有哪些应用?

如前所述,身体形象扭曲和紊乱在状况中很常见,例如身体变形障碍或失调.作者认为,这项研究中使用的方法可能有助于“评估这些患者视觉记忆的扭曲,使我们能够揭示它们是否源于更高层次的自我信念和态度,或者甚至是这些态度与身体之间联系的障碍.自我表现."

此外,还可以“比较不同治疗的效果(例如,针对感知扭曲的治疗和针对疾病的情绪或认知方面的治疗)以及评估治疗随时间变化的效果."

                                               

大众心理健康网(www.dzxl120.com)
本文链接:https://www.dzxl120.com/post/286730.html

1
订阅评论
提醒
0 评论
内联反馈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