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M-5中的去个性化

                                                                       

近半个世纪以来,感觉不真实被称为DPD,是 D e p 个性化 D 订单.从感觉不真实重命名到现在大约一年了. DSM的新第五版-官方圣经-已经建立了新名称: D 个性化/ D 渗液化 D 顺序或DDD . DSM-5的另一项创新是通过排除与物质或药物以及其他医疗状况有关的演示,缩小了去个性化的范围.让我们仔细看看这些创新的含义.

1.名称:去个性化与去个性化/去实现.

去人格化和去现实化是紧密联系的现象.去人格化是指一个人的自我体验,而去现实化是指周围世界的不真实体验.自1968年DSM-II首次将DP定义为诊断类别以来,“去个性化"一词就成为了“感觉不真实"的通用名称,并且包括了去实现作为相关功能. DSM的三代产品都保留了这一传统:II,III和IV. DSM-5改变了这种现状,以这种疾病的名义在去个性化方面增加了虚幻化.

此步骤似乎与历史框架一致.最初,去个性化和去现实化被视为一种情况的一部分. 1873年,法国耳鼻喉科医生M. Krishaber以“脑心神经病"的名义提出了第一批感觉不真实的案例,其中既包括自我的不真实感,也包括世界的不真实感.七年后的1880年,瑞士思想家Henri Amiel创造了“去个性化"一词,以表达他自己和周围世界的不现实经历.

整整半个世纪后的1935年,英国医生Mapother和Mayer-Gross将去现实化视为周围世界的不真实感,将去人格化视为一个人的自我不真实感.然而,许多研究人员和从业人员一直将去人格化作为主要术语,认为去现实化是去人格化的一部分. DSM遵循了这种方法. DSM-II(1968)中对去人格化的定义指出,去人格化“主要由对现实的感觉以及与自我,身体或周围环境的疏远感所主导."虚幻化在这里没有特别提及,但是显然在虚构化中包含为“一种不真实的感觉,与……环境的疏离感".下面的DSM-III和DSM-IV确实使用了“虚假实现"一词,尽管它不是疾病本身的名称,而是作为去个性化疾病的相关特征.

但是,与美国的DSM相比,世界卫生组织(ICD)的《国际疾病分类》将感觉不真实归类为去人格化—去现实化综合症.从这个意义上讲,DSM 5从无人格化障碍转变为无人格化/虚幻障碍使美国的分类更加接近国际.

如果将DSM-5的名称从DPD更改为DDD似乎是临床上合理的选择,那么提出此更改的方式似乎比说服力更令人困惑. DSM-5写道:“没有证据表明,主要具有去人格化特征的人与去现实化症状的人之间没有任何区别.因此,患有这种疾病的人可能会出现去人格化,去现实化或两者兼有."第一个陈述提出了一个问题:是否有可能找到具有“去人格化与去现实化"的个人,或者仅仅是任何没有“任何区别"的个人?此外,该第一句话没有为段落的最后部分“因此"之后的内容提供逻辑依据. DDD似乎是一种术语偏爱,它也统一了美国和国际学分类,而不是原则上的临床或理论创新.

2.取消人格化的原因.

如果以前的DSM谨慎地避免了关于非人格化原因的推测,则DSM-5会建立一个与非人格化因果关系有关的特殊标准.总的来说,精神病学在病因问题上很臭名昭著,病因是疾病的原因.对于个性化而言尤其如此.为什么特定人在特定时间会有特定形式的去人格化?尽管,遗传学,和其他学科对理解去个性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去个性化的确切原因仍不清楚. DSM-5没有提出直接导致人格解体的标准. DSM-5提供的原因标准是排除标准,即原因的存在应排除去人格化的诊断.

因此,DSM-5不包括两个传统上被视为去个性化的知名团体.第一个被排除群体是与使用毒品有关的无人格化的众多案例,包括臭名昭著的大麻后或拟精神病药物后的人格化.第二个被排除的人群包括历史上被认为是癫痫的非人格化表现的疾病.关于去人格化的经典著作描述了在顶叶或颞叶癫痫过程中出现的去人格化.

DSM-5缩小了去个性化的范围,仅对那些感觉不真实的表现保留了DDD的诊断,这些表现与其他特定状况或障碍没有明显联系.在和物质诱发的疾病以及癫痫或其他医学疾病中,观察到的不同的感觉不真实表达均不符合DDD的正式标准. >

总结了DSM-5在去个性化分类方面的创新,可以指出DDD似乎是DPD的“清理"版本.没有令人惊叹的发现或革命性的理论重述是显而易见的,而是试图重新组织已知的数据.与旧的DPD相比,以DDD为名的感觉不真实不太可能变得更容易诊断或成功治疗.

                       

大众心理健康网(www.dzxl120.com)
本文链接:https://www.dzxl120.com/post/34087.html

                       
0
订阅评论
提醒
0 评论
内联反馈
查看所有评论